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选结果于近日公布,国家开放大学音像出版社申报的《中国制造 强国之路——从制造强国战略到中国制造2025》《太空之眼——空间科技护航“一带一路”》入选。
《中国制造 强国之路——从制造强国战略到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开放大学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策划推出的公益性视频专题讲座。该项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诠释国家战略,紧扣《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聚焦制造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优质制造、创新体系七大方向,以“1+5+X”的形式呈现。“1”为《中国制造 强国之路》总论,“5”为《中国制造2025》中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大重点工程,“X”为若干个细化专题。专题讲座由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担任顾问,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担纲主编,副组长干勇,柳百成、李伯虎、殷瑞钰、屈贤明等多位院士专家组建专家团队,共同承担整个选题的制定与编写,同时担纲主讲。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从国家战略层面论述“中国制造”与“强国之路”血脉关系的视频节目,填补了音像制品出版领域的空白。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以中国工程院为核心的院士专家所研究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等学术成果不再仅仅是发挥国家智库的作用,而是走入社会,走进公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制造、强国之路的战略意义,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何种机遇与挑战,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等核心问题。满足社会公众的学习意愿和学习需求,对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升国民素质、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学习要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空之眼——空间科技护航“一带一路”》则是国家开放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共同组织策划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讲座》项下,体量为16集,共计400分钟的一个公益性系列专题讲座。
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保障,但自然环境及其灾害等的复杂性也给“一带一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资源或者可能出现的灾害等,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来解读。空间对地观测大数据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客观的特点和能力,是实现环境观测的有效手段,可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状况、生态环境格局和发展潜力进行宏观、动态分析,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基础性、宏观性环境数据。
《太空之眼——空间科技护航“一带一路”》项目以空间观测技术对“一带一路”的科技支撑这一学术前沿及国际领先的系统性应用为切入点,与承担此科研任务的“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组合作,邀请该合作组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华东院士担纲主编,通过前沿理论与应用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讲授空间观测技术护航“一带一路”的科研成果及应用,提升社会公众对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认知,使公众了解科学技术对 “一带一路”的支撑,明晰“一带一路”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是将惠及我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具有突破性和全局性的全球倡议,理解我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快速转型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以上两个项目均由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资源部统筹建设,国家开放大学音像出版社制作和出版,计划于2018年12月完成出版工作。